• slider html5
  • html5 slider example
  • slider in html5
  • html 5 slider
  • html5 slider template
政策解读

《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丹东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(2017-2025年)的通知》解读

发布时间:2018/1/4 10:50:00 来源: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:()

  一、《规划》的起草背景

  《规划》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糖尿病和口腔疾病,以及内分泌、肾脏、骨骼、神经等疾病。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,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,其疾病负担日益沉重。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、社会、人口、行为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,影响因素的综合性、复杂性决定了慢性病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。

  近年来,我市在慢病防控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工作创新:成立了市慢病防治办公室、肿瘤防治办公室、心脑血管防治办公室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,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疾病预防控制部门,有力的促进了慢病防治结合的工作局面。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施策,我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已初步完善,实施了癌症早诊早治、脑卒中、心血管疾病高危筛查干预等项目,全市已建设了2家省级示范区。随着各项措施的稳步推进,我市已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社会动员、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体系,打造了一个横向联动、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,初步形成了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的医防联动工作格局,为制定实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  二、《规划》的主要特点

  《规划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,突出了系统性、指导性、操作性,具有以下鲜明特点:

  一是突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综合性和社会性。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,需要各级政府、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,《规划》提出要健全政府主导、部门协作、动员社会、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机制,统筹资源,调动各方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共同发力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融入百姓生活。

  二是强调个人健康责任。倡导“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”的理念,提出构建自我为主、人际互助、社会支持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,促进群众自觉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,在科学指导下开展自我健康管理,人人参与、人人尽力、人人享有,形成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格局。

  三是目标明确可操作。围绕核心目标,《规划》从防治效果、早期发现和管理、危险因素控制、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等方面设置了15项主要量化指标,使目标任务具体化,工作过程可操作、可衡量、可考核。

  三、《规划》的核心内容

  《规划》明确了今后5-9年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的总体思路,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,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,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、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为重点,以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手段,坚持统筹协调、共建共享、预防为主、分类指导,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。

  《规划》明确提出,到2020年和2025年,力争30-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、癌症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%和20%的核心目标,并提出了15项具体工作指标。《规划》以慢性病的三级预防为主线,强调防治结合、全程管理,针对一般人群、高危人群、患者三类目标人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措施,同时按照从主体到支持性环境的顺序,针对政策支持、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要求。

  1.加强健康教育,提升全民健康素质。从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促进两个方面入手,提出针对儿童、职工、社区居民等不同人群的健康促进重点。

  2.实施早诊早治,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。强调慢性病的二级预防,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,逐步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风险评估和干预指导。

  3.强化规范诊疗,提高治疗效果。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,积极推进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,提高诊疗服务质量。

  4.促进医防协同,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。强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、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,建立健康管理长效工作机制,推进慢性病防、治、管整体融合发展。

  5.完善保障政策,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。从医疗保障和救助、药品供应两个方面入手,通过降低药品价格、完善用药目录等,满足患者用药需求。

  6.控制危险因素,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。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,提出具体干预措施,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。

  7.统筹社会资源,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。鼓励、引导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慢性病防治服务,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、社区、机构养老紧密结合,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。

  8.增强科技支撑,促进监测评价和研发创新。完善慢性病监测评估体系,加强慢性病防治科研布局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适宜技术应用。

  四、《规划》的落实

  为保障《规划》目标的实现,从强化组织领导、落实部门责任、加强人才培养、营造良好氛围等4个方面,提出保障《规划》落实的措施。要求各地区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地方重要民生工程,制定本地区慢性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,建立监督评价机制,推动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。2020年将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,2025年组织实施终期评估。